其实,在去年的新世相的营销课上,“朋友圈裂变增长”的句号就画上了。

微信收紧“朋友圈裂变增长”的线索:

去年三月份,微信官方对新世相营销课的全网封杀和“多级分销”的定性,预示了课程推广方式会被列入了“黑名单”。

去年五月,视觉志在朋友圈刷屏之后,触发阈值,被限流,仅自己可见。微信官方回应称,这是朋友圈一直有防刷屏机制,而“仅自己可见”的设置是因为传播量超过了阈值,而过了凌晨24点后,自动恢复正常。

今年一月,微信官方通报了外链在微信朋友圈违规推广的处罚结果。包括滴滴和以测试、红包奖励等方式,诱导用户通过微信分享给好友,均被处罚;

今年四月,“一条朋友圈换兰博基尼”的知识分销外链,在小范围刷屏后,次日早上被微信官方以诱导分享为由封杀。

今年五月,朋友圈打卡,违反了《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》,学习教育类产品受到的影响最大。

这些意味着:

1、朋友圈里的裂变:

随着微信官方连朋友圈打卡这样的基本运营方式都在打击,朋友圈裂变基本不再可能。

微信的态度:朋友圈裂变就是骚扰用户,任何通过利益引导用户发朋友圈的行为,都要严厉打击。

2、社群:私域流量池。

微信社群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渠道。

在微信群里发个红包,请大家分享链接到朋友圈,也算诱导分享吗?

微信官方回复:不算,因为微信社群和朋友圈不是一个概念。

微信目前对外链或app自带的一键分享朋友圈功能管理很严格,但对微信社群的管理还是留足了空间,这块私域流量池成为新媒体运营者目前仅存的一个可以运营的空间,成为在朋友圈刷屏热启动的最有效方式。

其实,很多甲方爸爸早就开始做社群的付费推广,且圈层化得趋势非常明显,相应的投入也在增加,大叔社群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内,接了很多品牌客户推广外链的合作,具体形式就是:红包+链接+分享截图。

但是很多同行都在拼命拉人建群,若不把控好进群者的门槛,也不对群进行管理,很快就会变成广告群或僵尸群,根本无法保证击穿一个圈层的推广效果。

3、流量正在公域化。

微信一边在打击朋友圈的诱导分享,另一边已经开通了一天两次的朋友圈广告,并把投放金额门槛也降得很低。

虽然运营和广告二者分属两个不同的部门,甚至是有些对立吧,但继续挖掘朋友圈流量对广告客户的价值,将是微信今年到明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,也肩负着腾讯广告持续增长的重任。

其实微信的朋友圈广告也在进行微创新,比如小米在微信朋友圈投了一条广告,看起来就像是雷军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,互动率翻了好几倍,用户甚至可以在朋友圈广告下面主动@好友,但是,由于朋友圈广告开放的权限问题,导致其创新的速度一直很慢,据说腾讯的社交广告团队已经有一支专门的队伍在解决这个问题,大叔挺期待的。

不论是借助社群推广,还是投放朋友圈广告,都需要对内容要有足够地敬畏,所有的手段都必须建立在优质内容之上才有效,从过去5年来看,这是唯一没变的规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