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式标题,是新媒体时代最常见的标题样式。

通过问题来引起关注,从而挑起读者的兴趣,启发他们的思考。

但是,很多人对于「问题式标题」存在一个误区

问“为什么”还不简单吗?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再问“为什么”!

其实不然,提问是一门艺术。

哪些问题可以挑起好奇,吸引读者点开文章探究呢?

今天的双标题精选,从描述、角度和话题性3方面,教你写出一个优秀的「问题式」标题!

爆款技巧一:提问的关键在于描述问题

主标题:福康安凭借一双手撑起半个乾隆盛世,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其私生子

阅读量/推荐量:207796/1482635=14.0%

副标题:尔晴的儿子能够成为清朝唯一的外姓贝子,真是因为他是乾隆儿子么

阅读量/推荐量:58/3643=1.6%

微信截图_20190118110120.png

【案例分析】

“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私生子”一直是历史领域争论不休的话题,面对这类“老”话题要避免千篇一律,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,副标题没有任何信息增量,而主标题的巧妙之处在于:

1)问题描述得好

提问的关键在于描述问题!

主标题短短一句话就描述出福康安的丰功伟绩,“一双手撑起半个盛世”表述方式新颖,读起来颇具气势。随即话锋一转抛出问题,这样一个功臣为何却被说成是乾隆私生子,2个分句表述清晰,张力十足,首句的描述很好地衬托了后句的问题。

2)问题落点更精准

副标题最后落点在“是不是”。

是或不是,是典型的封闭式问题,可延伸空间不大,难以让人感知到本文内容的深度和干货性。

而主标题则落点在“为什么”,给读者留出了更大的思考空间。

爆款技巧二:能引发读者好奇的,才是一个好问题

主标题:这个中国将军打仗30年从未打过一次胜仗,为啥仍受人崇敬?

阅读量/推荐量:864885/6037670=14.3%

副标题:该如何评价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?

阅读量/推荐量:134/4802=2.8%

微信截图_20190118110113.png

【案例分析】

副标题是典型的知乎体,看到这种标题时,大家的第一反应是“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问答”,而并非是一篇干货型文章,因此标题样式让读者对于文章类型产生了一种误读,极有可能将大部分人挡在了门外,导致传播效果不理想。

主标题则选择了更吸引人的角度:

1)问题角度引发好奇

我们的正常认知是,常胜将军更易受人欢迎。

而标题点出“30年没打过胜仗,却受人尊敬”,在常人看来这件事有点不可思议,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读者更愿意探究背后的原因。

2)设置悬念

除了问题的角度,从这个案例中,我们还能学到悬念的切入点。

非大众层面熟知的名人,在标题中可把具体人物设置为悬念点,以「人物身份+事件」作为标题主体。

主标题就采用了这种处理方式,勾起人们的探究欲:

人物身份(悬念)+引发好奇的事件+疑问收尾

爆款技巧三:为你的问题增加话题性

主标题:裁员6000多人、关店1300多家,真维斯为什么垮了?

阅读量/推荐量:16814/319052=5.3%

副标题:押注三四线城市、电商去库存,真维斯为什么还是卖不动?

阅读量/推荐量:116/9846=1.2%

阅读量从100暴涨到80万!这个好学好用的标题公式,自媒体人都该学学

【案例分析】

双标题同是「问题式标题」,阅读量为什么会天差地别?

1)问题角度更吸引人

作者在双标题中有意识地尝试了不同的问题角度。

主标题的角度:严重后果——“垮了”的原因

副标题的角度:自救行为——“卖不动”的原因

对比之下,就能明显感觉主标题的角度更具话题性和吸引力。

2)通过数字塑造看点

数字是打造标题看点的一大法宝,尤其是财经、体育、科技等领域,使用数字往往比文字更能说明问题。

主标中的2个数据(裁员人数和关店数)就比副标题“押注三四线城市、电商去库存”更能说明真维斯如今的经营困境。

但是数字的使用也要注意把握好尺度:

首先,要确保数字的真实准确,不要为了吸引眼球,而在标题中虚构、夸大原文中没有出现的数值。

以下这2类就是典型的「数值夸张型」标题党:

《掉头发最该补的东西竟然是它?99%的人都不知道!》

《微信的加号中隐藏了一种功能,十个人九个人不知道,看看是什么》

这类标题党行为不仅容易招致读者反感,也会被平台打压。

其次,数字的使用要克制。

我们常说,重点太多就等于没有重点,同理,数字的使用亦是如此。

使用数字目的在于直观鲜明地说明问题,并不是说,只要文章中出现了数字,就一定要在标题中突出数字。

反例《1岁娃脑积水曾4次手术头围62,爸爸将林地抵押,一天只吃一袋泡面》

(阅读量:13)

正例《哥哥抱着“大头”弟弟求爸爸别放弃:先救弟弟吧!我不上学了》

(阅读量18万)

解析:

在这个双标题案例中,同一分句中连续使用了3个数字,反而弱化了看点。尤其是头围62,普通人对头围这个数字并没有直观的感知,而“大头”2个字反而鲜明地传递了患儿的病状。